“多语种+”/“复合型人才”与庞氏骗局2.0
6.15的推文《文学专业?复合人才?开阔眼界?真爱至上?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报考小语种专业》中,多语种法硕项目在读的作者@想打羽毛球的同学 提出了“所谓的‘多语种+’是庞氏骗局2.0”的观点。本文为作者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论述。
这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想写(虽然未必能写好)的一个话题。
多语种+
多语种+,或者说复合型人才的概念,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知乎上也有相关的问题——
当然不仅仅是上外,很多地方都在宣传这种“复合型人才”。比如《四川外国语大学:小语种有大前景》一文中提到:“近年来,国内职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每年国内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就业需求,职场上最紧俏的是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掌握小语种的复合型人才。近年从法、德、俄、意等小语种国家留学归来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尤为抢手。”
在一些反对劝退的声音中,也经常能看到与“复合型人才”类似的观点。比如这种:
“辅修一门甚至两门额外的专业,比如商贸、教育、法律、心理等等,其实前途还是不错的。”
“对于大多数学习小语种的人而言,他们会自行补充其他技能,并且可以将语言作为锦上添花之用。”
当然我这里贴出的两张截图其实是相对理性的了,因为也客观说明了一些情况。
我个人支持的是下面这类观点——
截图中的观点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是仅仅到此为止还不够,因为这两张图并没有解释究竟为什么不看好小语种的复合型人才发展道路。这也正是我这篇文章想讨论的话题:
为了“小语种+”这种复合型发展方向是不是真的值得选择小语种作为大学专业?
先从庞氏骗局讲起。
我最早看到的关于小语种专业和庞氏骗局的思考,是“三万六千场”的一个回答。后来我也自己了解了一些庞氏骗局的特征——根据百度百科词条,旁氏骗局的特征之一就是:“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制性”:
骗子们竭力渲染投资的神秘性,将投资诀窍秘而不宣,努力塑造自己的“天才”或“专家”形象。实际上,由于缺乏真实投资和生产的支持,骗子们根本没有可供仔细推敲的“生财之道”。所以尽量保持投资的神秘性,宣扬投资的不可复制性是其避免外界质疑的有效招术之一。当年《波士顿环球时报》的记者曾经撰文揭露庞齐的骗局,却被庞齐以“不懂金融投资”为由加以批驳。
“不可复制性”在这里暂且不论,但“不可知性”这一点却让我感受到,也许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宣传方式就是一种升级版的旁氏骗局。
这种旁氏骗局之所以需要升级,是因为原始版的运作已经不尽如人意了——原因很简单,不论一个专业对外宣传的就业前景多么好,宣传者都没有办法完全掩盖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现状,因为总会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或是同学的真实就业信息,之前的毕业生干了什么工作,有多少人转行,大家在网上或多或少都能了解到。
因此,这套骗局需要升级,而2.0版本的骗局,就是“小语种+”。
为什么我认为这种宣传方式利用了“不可知性”呢?
比如,高考结束的你想选择西班牙语作为大学专业。这时,你确实能在网上看到西班牙语毕业生分享自己的就业情况,但是你不太可能会看见“西班牙语+金融”“西班牙语+会计”“西班牙语+法律”等等一系列的具有复合型知识或经验的毕业生分享自己的就业现状。
那么多具体的各个专业,你很难面面俱到地了解到每个专业的发展道路,对于“小语种+”这种所谓的复合型道路的前景,你会更加陌生。
宣传者们大多会抛出“自学其他专业知识”“锦上添花”等等字眼对你进行引导,而你想要接触到真实的信息往往比较困难。于是,你很自然地就会被“职场上最紧俏的是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掌握小语种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看似正确的话而欺骗。
到这里我依然没有谈及这个问题实质性的方面:
为什么小语种+不值得呢?
或者退一步说,为什么不值得为了小语种+而选择小语种专业呢?
我就以“西班牙语+法律”为例吧。说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
如果你想学习法律英语,你可以买到的教材其实很多。我现在用的是《鏖战英文合同》。这是研一的时候导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比较侧重实务的书,相信很多学习法律英语的人也看过。
那么,法律西班牙语呢?大家可以自己在淘宝上搜一下。
什么也没有
使用人数相近的两大外语,之所以出现这种辅导资料丰富程度截然不同的情况,其实是一种必然。英语之所以是第一大外语,不仅仅是使用人数多,而且也在于英语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在包括法律在内的各个具体的领域中广泛地发挥了作用,甚至或多或少地对其他语言产生了替代性。
一位英语本科法律硕士的网友分享过自己的见闻,我在之前一个回答中也用过,再给大家看一下。
另外,还有很难得的更具体的个人经历——
本篇知乎文章下,一名本科西语、在秘鲁就读民商法硕士的网友@法比睡不醒 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佐证了这一点:
非常切实,非常诚恳,非常赞同。
我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西语+法律”的简单样本:本科12级川外西语,国企施工单位海外项目部翻译(具体岗位非翻译),目前正在读秘鲁本地的民商法在职硕士(秘鲁无全日制硕士,所有硕士课程均为晚上及周末上课)。
首先从学习难度上来讲,很难,我的硕士是用前几年完成的国内的网络教育的法学本科申请的,之前网教每学期的网课我都大致看过,法律知识方面不是毫无基础,不课前预习的话,只能听懂两成,课前认真预习的话,可以听懂六成左右,主要原因是法律体系和法律实践非常不同,以及法律专业词汇太多,没有有效的词汇参照表,很多概念需要询问当地同学英文如何表达,再根据英文来确定中文。
其次,读完之后预期的收益非常低。如果在当地就业,目前公司的法务是当地律师,综合月薪折合人民币约8000元,远低于任何岗位的中方管理人员,且公司领导明确表示,公司法务不会考虑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当地很难有深厚的社会关系,很多问题无法处理。中方管理人员中,有合规官一职,但是一般由公司副总兼任,非独立岗位。如果回国的话,靠这种学历背景,几乎进不了任何律所。
当然,硕士的课程并非毫无用处,扩大了社交圈,认识了很多当地的律师作为同学,通过学习法律增进了对秘鲁社会的了解,拓宽了视野,有些知识在工作中确实也用到过(尤其是劳动法和税法方面的知识,对任何中方管理人员而言都非常实用)。但是整体而言,达不到1+1>2的“复合型人才”效果。
本人也是打算明年硕士课程毕业之后就回国重新开始了,这个硕士学位可能是在秘鲁这几年留下的最大纪念。
我根据个人的感受和其他网友的经验分享讨论得出了结论:
小语种+法律是一种看似冠冕堂皇但并不能禁得住推敲的发展道路。
但是你未必能轻轻松松就找到小语种+ABCD等等各类复合型道路的真实经验。而这种2.0版的骗局正是依靠一定程度上的不可知性,有效地避免了外界的质疑。
我之前在其他回答里专门反对过某个匿名用户的观点,因为正好是复合型发展道路的话题,这里再重复一下。
一起来看一下他第一自然段的观点:
我知道有人抱怨小语种+发展不好,但是为什么你一定要A(小语种)+B(其他专业)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呢?我单独用A谋求职业发展或者单独用B不也可以吗?如果我既有A又有B,就多了一种选择,比仅仅只有A或者仅仅只有B的发展道路就更加宽阔了。
这是他第一自然段的观点,和他第二自然段最后的比喻是相吻合的:不一定要苛求结合,不一定要苛求同时发挥作用。
再看一下他第二自然前面的内容,这里就出现了劝进观点中的经典词汇:
锦上添花。
这个被讲烂的词汇的意思大家都懂:使之更好。
但是,使之更好的前提是两种事物之间能够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是能够发挥为之增色的正面作用。
而匿名答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意思都是:不发挥作用也行。
所以“锦上添花”这种看似非常正确的句子和他的主体观点是前后矛盾的。
这样改就不矛盾了——
我本科小语种,自学英语,研究生国贸,所以我找工作既可以用小语种找,英语和国贸放在一边;也可以用国贸找,小语种和英语放在一边。
这是不是越走越宽?
但是揭开了“锦上添花”的惯用面纱之后,这段话读起来终于有点难受了对吗?
这种逻辑中有两点需要分析。
第一,两个正数相加肯定都会比原来的数更大。A+B的结果肯定大于A也大于B。但是如果你本科学斯瓦希里语(A)研究生读天体物理(B),你毕业之后就既可以找斯瓦希里语的工作也可以找天体物理的工作,比单独找A的工作或者单独找B的工作发展道路更宽。
你可以接受吗?
首先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在毫不相关的领域各自突破,你需要付出的精力肯定会很多。即使抛开主观方面不谈,如果别人选择了真正能够相互结合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的两个领域,达到了1+1>2的效果,而你仅仅是斯瓦希里语和天体物理这种模式,你的选择的性价比就比别人更低。
另外,仅仅就职业机会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看作1。
第二,匿名答主自己是小语种+国贸的学业背景。而对于小语种来说,和国贸复合是少数可行(如果不说是唯一)的一种发展道路。我一直都有感觉——不管你在网上看到诸如“你看我也可以列出这么多小语种专业可以从事的职业”此类的职业前景多么缤纷,但如果你不是北外等名校毕业生,你一般都逃不掉“外派外贸教师”这三大类(如果不彻底告别小语种的话)。
小语种+国贸,几乎是一种标配,小语种能够和国贸广泛地复合并不能够证明它能够和其他具体的专业结合,因为小语种自身的复合能力是相当局限的。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还想说:
也许西语以后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呢,西班牙语+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后还会发展得更好。
西班牙语+前途光明,起步阶段具有更大的稀缺性,等到学的人多了就迟了。
对于这种鬼话(也许是2.0版本中最后的说辞?),我只想说:首先,英语全球化普及的历史是不可逆转的。
而且,纵使放眼未来,我依然赞同“脱离信息谈语言就是耍流氓”的观点。
除去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等少数领域,在各行各业中人们关注的只是语言上承载的信息而非语言本身,既然人们已经找到了英语这种可以在各行各业发挥沟通作用的工具,为什么还需要做出改变呢?很多“前途光明”的说辞,其实并没有实际根据。“锦上添花”“大有可为”等看似非常正确的言论,请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要相信。
说到这里,我想讲的基本都讲完了(虽然将小语种专业当作骗局来讨论比较极端),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讨论透彻。比如我没有谈及一些主观的方面:如果真的选择了小语种专业,那么在本科阶段会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好其他技能?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统一的回答,但是我想大一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应该不会有多少人感觉轻松。
还有,我确实也见到过在海外发展并且切实运用到了小语种和其他专业技能的帖子,但这种情况往往也需要在国外某些行业具有人脉资源或是自身从小在海外生活并自然地获得了很高的外语水平,普通人不必对此抱有太多期望,更不需要为此选择小语种作为大学专业。
文学专业?复合人才?开阔眼界?真爱至上?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报考小语种专业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后小语种时代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文 | 想打羽毛球的同学
排版 | 歧路盐灯